




随着科学技术进步,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,依靠材料创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种种问题,已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,也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。本届大赛围绕“材料改善生活、绿色持续发展”的创新应用选题,具体如下:
1应用于物流配送、销售或消费端的果蔬保鲜新材料开发或创新解决方案。
2材料在大气治理方面的应用,如VOCs治理相关的树脂、膜技术等。
3高分子材料在个人护理、家庭护理、医疗护理用品性能中的应用。
4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应用。
5特种工程塑料在个人消费品领域的应用(延长寿命、外观美化、提升档次等)。
6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解决方案,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周边非金属材料轻量化解决方案。
7应用于家居、汽车、服装鞋材等领域的针对织物、合成革或发泡材料粘接的环保新型解决方案。
8电动汽车中有机硅材料的应用。






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化工新材料创新应用项目。高校在读本科生、研究生或博士生均可报名参加。
参赛选手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,其中团队限在3人以内(含3人)。每人仅限参加一个团队,每个团队仅可申报一份作品。
参赛者报名需登录大赛官方网站(www.whchem.com/careers/campus-events) ,点击进入“报名系统”填写报名表。参赛者就近或自愿选择赛区及承办点。

本届大赛分别按照报名及作品收取、预选赛、专家函评、决赛暨颁奖仪式四个阶段进行。
本届大赛分别按照报名及作品收取、预选赛、专家函评、决赛暨颁奖仪式四个阶段进行。
报名及作品收取阶段
5月22日-8月22日
(1)大赛报名。大赛官方网站(www.whchem.com/careers/campus-events)、中国化工报分别刊登大赛通知及相关信息,各参赛团队登录大赛官方网站阅读大赛章程并线上报名;
(2)作品收取。理念作品上传至大赛官方网站,实物作品邮寄至各承办高校组委会。
预选赛阶段
8月23日-9月15日
(1)作品海选。各承办高校组织作品海选,通过海选的参赛团队入围初赛,入围初赛团队数量视各赛区提交作品数量和质量而定。
(2)初赛。在各承办高校举行,入围团队进行现场作品展示和答辩。通过初赛的团队入围专家函评阶段,入围专家函评团队数量总计为30支。
专家函评阶段
9月16日-9月20日
由组委会办公室以抽签形式抽取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作品函评,通过专家函评的团队入围决赛。入围决赛的团队数量总计为12支。
决赛颁奖阶段
9月23日-9月30日
各入围团队赴万华化学总部参加决赛暨颁奖仪式。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最终获奖等次,由大赛组委会和相关领导颁发奖励。

决赛入围榜单
starch-man | 化羽成工 | 形状记忆4D打印创新团队 |
采油战队 | 物理化学与工程 | AASN |
吴军委 | 防伪大师 | “真材实料”队 |
雨女无瓜全都队 | 深海蛟龙 | superhydrophobic |
